現代網路資訊豐富,不論是從營養學、腦神經科學、兒童認知發展、幼兒心理學等角度切入,皆能找到相關的育兒寶典或是新手媽媽懶人包。但是當網路越是容易搜尋各方知識,好媽媽的能力指標越是多元,使得在字典裡找不到定義的「好媽媽」一詞,竟壓得女性們喘不過氣!
你老是覺得自己媽媽當得不夠好嗎?快來試試消除罪惡感的3步驟配對練習,教你「放下當超人媽媽」的念頭!
1. 察覺身體警訊、分辨刺激來源
source:pixabay
當罪惡感循環(羞愧─干擾─罪惡感)發生在你身上時,請提高自覺。當你學會察覺身體警訊、分辨刺激來源時,就能自然產生自覺。
2. 分析觸發情緒的原因
source:pixabay
確認是哪些觸發情緒的情況,例如:感到孤獨、或是身處在罪惡感的深淵,讓你採取因應措施。你能找到與這種令你不安的情況有關聯的根源嗎?是來自於童年的往事?還是對某些事物根深柢固的偏差信念?什麼事讓你不開心?你能記起其他帶給你相同感受的時刻嗎?
3. 找出情有可原的理由
source:pixabay
請為每個讓你感到罪惡的原因,搭配一個情有可原的理由。帶著同理心明白,你是為了紓壓而持續採取不健康的行為,這將有助於你療傷、成長,並能轉換較為健康的因應措施。
以下是模擬現實生活中,配對遊戲如何真實應用的方式:
1. 罪惡感循環出現的時候
「我沒有在放學後陪著孩子,而是躲在房間裡大吃糖果跟看實境秀。」
2. 踩到地雷的時候
「我的老公約翰在兒童心理治療門診半小時前來電, 告知他無法參加。他明明知道我們必須一起幫助女兒,但他卻『再度』 選擇工作,把家庭需要放在次要順序。我們的女兒露思最近又變得疏離、不吃飯,還拒絕跟家人互動。她最近都穿鬆垮的衣服來掩蓋日漸削瘦的身體;我真的很擔心她開始厭食,或是遇到什麼大麻煩。我曾誓言要一掃自己的成長經驗,給孩子充滿關愛和存在感的父親。以前我的父親總是缺席,比起他的老婆或孩子,他似乎更愛他的工作。」
3. 為每個讓你感到罪惡的原因,配上一個情有可原的理由
罪惡的理由:「雖然我號稱養身,卻一直吸有毒的菸來麻痺自己,我真是太虛假了。更糟的是,我選擇冷漠對待孩子,而不是當個投注在孩子身上的媽媽。這樣我跟我的老公……或我父親有什麼差別?」
情有可原的理由:「我真的很擔心露思,飲食失調是大問題。我反應會這麼大,是因為我在青少女時期深受暴食症所苦。露思才十三歲,根本還不是能面對這問題的年紀!我從來沒獲得父親的關注,這可能是導致我不停的用食物填補心靈的原因。當約翰取消攸關女兒狀況的緊急事件發生,那股被拋棄的感覺又再次一湧而上;我在露思身上看到自己的童年情景,這正中我的要害。雖然我過去克服了那麼多,但這次由於打擊太大,我又開始用老方法紓壓,也就是大吃甜食和大看電視。即使我必須身兼父親和母親的職責,我還會竭盡所能支持、關心露思。下次我會和露思一起度過難關,而不是因為她的經歷而孤立自己。
source:pixabay
我很喜歡「關注是種能量」這句話。大腦喜歡固定模式,它喜歡追隨行之有年的常用滑雪道;而罪惡感讓你聚焦在所有做錯的事情上,當你持續關注自己的缺點你的舉止、生活似乎永遠困在自責的滑雪道上你便會無時無刻充滿自責,而無法建立新的、健康的滑雪道。
source:pixabay
若想成為覺知父母,請專注在你做得好的地方上,並允許自己當個不完美的人類,在適當時機同理自己的處境。與其深陷泥淖,重複羞愧─干擾──罪惡感的循環,請給自己犯錯的空間,並抱持原諒自己的心,這能讓你重振旗鼓再出發。
source:《放過自己吧!「完美媽媽」根本不存在》作者蘭迪.魯本斯坦;譯者奧莉葳/三采文化出版
【再給自己1分鐘,教育孩子更輕鬆】
只有溫柔賢淑才是好媽媽?幼教專家3招破解「媽媽魔咒」
童樂匯:學習當媽媽後,別忘了怎麼當個女人
佩甄:這件事媽媽「越懶」,孩子學習得更多
What's Your Reaction?
課外通是個集結兒童的課外活動、冬夏令營隊、才藝班課程及課外學習資訊平台。 我們尋找及挖掘品質優良、具理念、有特色、有著家長好評的優質業者,將他們的課程及活動上架至平台上,並介紹給家長們。 家長們可透過地點、年齡、日期、類別及關鍵字等條件,快速搜尋到感興趣的課程及活動,查看這些課程/活動的內容及評價,了解教育業者的理念及特色,進而報名或預約。 我們期望打造一個資訊完整、透明、有個可靠評鑑的課外活動資訊整合平台,搜尋方便、評鑑機制完整,幫助家長搜尋更多特別、有趣、多元、知識性的課程及活動資料,讓這些優質的課程及活動被大家看見,進而讓孩子更健康快樂的學習與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