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兒發熱:大椎穴、合谷穴
小兒發熱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熱無汗、怕冷、鼻流清涕、頭痛、身痛、高熱、嗜睡等。發病前多有徵兆,所以平時要時刻關注兒童的狀態,如果能在發熱早期艾灸退熱要穴──大椎穴,讓孩子微微出汗,一次即可治癒。
灸法:以艾條懸灸效果為最好,每穴10到15分鐘,每天艾灸1次,直至症狀有所緩解。
1. 大椎穴,疏風散寒,解表退熱
定位:在項背部脊柱區,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,後正中線上。
取穴:正坐,手放在脖子後,此穴在低頭時最高隆起處骨頭的下方。
多學一點:手足三陽經陽熱之氣由此匯入本穴,並與督脈的陽氣上行
2. 合谷穴,解表散寒
定位:在手背,第1、第2掌骨之間,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。
取穴:一手輕握拳,拇指、食指輕觸,另一手握拳外,拇指指腹垂直
下壓,即是合谷穴。
多學一點:大腸經氣血會聚於此。
小兒發熱伴有煩躁不安、昏睡,加灸中衝穴
定位:在手指,中指末端最高點。
取穴:在手中指尖端的中央取穴。
多學一點:本經之氣,中道而行,直達手中指之端,故名中衝。
首次灸注意:觀察幼童出汗情況,避免虛脫,以微微出汗為度,並適時補充水分(可適量加鹽),灸後要喝溫水。
【書名:零基礎學艾灸:西醫親身實證有效而採用,78種常見文明病灸法全圖解,輕鬆找對穴位,自己動手養身去病。】
【作者: 孟獻威】
南京醫科大學畢業。16年間,遍訪中日韓艾灸界名師,潛心鑽研艾灸技術,將每片艾葉的應用發揮到極致,在艾灸治療常見慢性病症方面卓有成效。他融會貫通各種艾灸方法,化繁為簡,讓喜歡傳統中醫的人,更容易學習並掌握艾灸技巧。
(資料由大是文化提供)
課外通是個集結兒童的課外活動、冬夏令營隊、才藝班課程及課外學習資訊平台。 我們尋找及挖掘品質優良、具理念、有特色、有著家長好評的優質業者,將他們的課程及活動上架至平台上,並介紹給家長們。 家長們可透過地點、年齡、日期、類別及關鍵字等條件,快速搜尋到感興趣的課程及活動,查看這些課程/活動的內容及評價,了解教育業者的理念及特色,進而報名或預約。 我們期望打造一個資訊完整、透明、有個可靠評鑑的課外活動資訊整合平台,搜尋方便、評鑑機制完整,幫助家長搜尋更多特別、有趣、多元、知識性的課程及活動資料,讓這些優質的課程及活動被大家看見,進而讓孩子更健康快樂的學習與成長。